1982年南京大学物理系学士;1988芬兰赫尔辛基技术大学博士;1988-1993年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博士后和Research Associate;1993年南京大学副教授,1996年南京大学教授;200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1998年1月–1999年1月为香港科技大学物理系访问学者;2000年7月–2000年12月为香港大学物理系访问学者;2008年7月–2008年12月为美国特拉华大学物理天文系访问学者;2005年成为《科学通报》特约编辑,2005年成为Associate Editor for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从事钙钛矿氧化物材料磁性和电子能谱研究;光子晶体的能带设计,新型材料的电子结构和磁学结构的理论计算。主持过的各类科研项目有:《钙态矿巨磁电阻材料理论与实验研究》(NSFC:10025419, 2001-04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已结题);《完整和有缺陷的光子晶体的制备和计算》(G19980614,1998-2003年973子项目已结题);《压电、压磁超晶格中类激化激元能谱、禁带及其可能的应用》[10474040,2005-2007年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已结题],《分子和自旋体系中的量子调控》[2007CB925104,2007-2011年973子项目],《Ruddlesden-Poper系列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电子结构和磁学性质的研究》[10774066,2008-2010年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等。所发表的97篇SCI论文由于其创造性被包括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R.C.Richardson,R.E.Smalley)在内的国际同行引用,单篇最高引用149次。其中Physical Review Letters 一篇,Physical Review B 40篇。2006年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
从事《固体物理学》课程的教学工作。
主要兴趣在纳米结构材料中奇异物理性质的研究,多带安德森模型的局域化标度行为,钙钛矿氧化物中电荷-轨道-自旋序竞争导致的复杂现象,电磁波在调制结构中的传播行为。重点关注这类系统中的量子物理效应以及可能带来的调控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