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大学物理学院高力波、袁国文团队联合李绍春教授,成功制备出具有精确氢碳(H/C)原子比的单面氢化石墨烯。相关研究成果以“Realization of highly asymmetric hydrogenated graphene in the van der Waals confined space”为题,发表在《国家自然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期刊上。
石墨烯加氢是改变晶体结构、打开带隙的重要方式。根据碳-氢(C-H)键的分布,氢化石墨烯可分为双面氢化石墨和单面氢化石墨烯,其中单面氢化石墨烯由于其晶体结构上的高度不对称性,理论计算结果显示具有间接带隙、强自旋轨道耦合、自旋三重态激子、铁磁性等多种独特物性。然而,石墨烯的六角晶格对质子和氢分子都是可渗透的,传统加氢方法难以保证氢化完全发生在石墨烯的一个面,同时H/C比也难以控制,因此具有精确H/C比的单面氢化石墨烯的制备目前仍难以实现。
针对这一挑战,研究团队利用放置在衬底上的石墨烯,其上下表面外部环境的差异性,即上表面为自由空间,下表面为范德华(vdW)限域空间,利用vdW空间实现了限域氢化,最终成功定量地制备出单面氢化石墨烯。他们首先通过对照研究了悬空石墨烯(双面均为自由空间)和衬底上石墨烯(非对称环境)在相同温度下氢化过程的差异,获得了C-H键在自由空间和限域空间具有不同稳定性的温度区间,即350 – 425 °C。在该温度区间内,自由空间表面的C-H键被完全抑制,而vdW限域空间内的C-H键得以选择性生成,最终实现了完全单面氢化(图1)。
图1. 单面氢化石墨烯的原理图。从左到右依次为:在低温下,衬底上石墨烯在两面形成C-H键;在中等温度时,衬底上石墨烯的限域空间一面进行氢化,自由空间一面不氢化;中等温度时的悬空石墨烯,两面均无C-H键;在高温时,石墨烯两面都不存在C-H键。
为了精确量化H/C原子比,他们利用13C和12C同位素的单层石墨烯,叠层转移出双层石墨烯(13C/12C)和三层石墨烯(13C/13C/12C)。通过不同时间的加氢反应并结合13C和12C的拉曼特征峰强度比值,测定出了质子穿透石墨烯的深度(最多三层)和插层氢原子用于单面氢化的利用率(约80%)。最终,他们基于质子渗透速率,渗透时间和渗透质子的利用率,定量计算出了单面氢化石墨烯的H/C比。通过对比不同限域空间体系,他们发现放置在hBN上石墨烯的加氢速率高达20 ppm/s,比较传统放在硅片上石墨烯提升了两个数量级(图2)。
图2. 同位素效应标定C-H键分布和精确H/C比值。(a)硅片上双层石墨烯氢化的示意图,顶层和底层石墨烯分别由13C和12C组成。(b)测算石墨烯在不同面的C-H键分布,顶层石墨烯下面的C-H键比例达到80%(A2),而顶层石墨烯上面(A1)可忽略不计。(c)拉曼特征峰强比值(LD/LG)与H/C比的对应关系。(d)石墨烯在不同衬底上H/C比与加氢时间的对应关系,hBN上石墨烯的加氢速率高达20 ppm/s。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扫描隧道谱(STS)进一步确认了石墨烯单面氢化的特征,即上表面不存在氢原子,同时存在打开的能隙。电学输运测量研究表明,单面氢化石墨烯在相同H/C比时,显现出比双面氢化石墨烯更显著的电导限制效应,这主要归因于不对称C-H键分布引起的载流子散射增强。此外,随着氢化程度增加,单面氢化石墨烯经历了明显的金属到半导体性的转变,相变临界点精确在40 ppm的H/C比值。同时,他们进一步建立了氢化程度与量子输运特性的定量关系,当H/C比超过40 ppm时,其量子霍尔效应开始退化,其相干长度(Lφ)与氢原子间距(LH)遵循Lφ∝LH1.5的关系。另外,单面氢化石墨烯完全没有破坏六角形晶格,晶体结构展现出优异的可逆性,脱氢处理后石墨烯可完全恢复初始的晶体结构和电学性质。这些工作不仅深化了对石墨烯氢化机理的理解,同时也拓展了范德华限域空间的应用潜力(图3)。
图3. 单面氢化石墨烯的性质分析。(a)STM和STS测量显示石墨烯表面不存在氢原子,同时存在~300 meV的能隙。(b)不同温度时加氢的氢化石墨烯(氢化程度相同,空间分布不同),电阻随电场的变化,单面氢化呈现出更高的电阻值。(c)不同H/C比的单面氢化石墨烯,其霍尔电导随电场的变化,当H/C比增加时,量子霍尔平台逐渐偏离。(d)相干长度(Lφ)与氢原子平均间距(LH)的关系。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黄贤雷、郑航、刘伟林和朱立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袁国文助理教授、李绍春教授、高力波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徐洁博士,王开元博士,王雷教授给予了大力帮助。该项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究与发展计划、量子科学与技术创新计划、博新计划、小米基金会、南京大学优秀博士研究生A项目等项目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93/nsr/nwaf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