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8日至20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交叉科学部“巨行星内部物质及其物态演化的物理机制和效应”重大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议在南京大学国际会议中心顺利举行。启动会开幕式由南京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吴迪教授主持。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郑海荣院士代表项目承担单位致欢迎辞,对基金委、各位专家和兄弟院校的支持表示感谢,希望本项目联合多方力量集中攻关,为服务国家深空探测战略需求和拓展人类认识边界做出重要贡献。
随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交叉科学部戴亚飞处长致辞指出,巨行星内部物质研究必须运用多学科知识,从理论,实验,观测,模型多方面交叉研究。希望本项目各研究团队能够深度合作,取得系统性研究成果,为国际行星科学研究前沿做出重要贡献。参加会议的有毛河光院士、邢定钰院士、段文晖院士、史生才院士、王慧田教授、程金光研究员、巫翔教授、袁顺达教授、阚二军教授等专家和学者共60余人。
3月19日上午,项目实施方案论证阶段由毛河光院士主持,项目负责人我校孙建教授总体介绍了项目的立项背景、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任务分工与进度安排等内容;项目分设四个课题,分别由我校孙建教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胡建波研究员、燕山大学刘锦教授、我校张爱铖教授主持。随后,课题负责人依次对四个课题的科学问题、研究内容、研究目标、预期成果进行了汇报。
专家们对项目及各个课题进行了咨询和讨论,给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建议,认为项目的实施对于进一步揭示巨行星内部物质物性、开展行星模型研究,发展极端条件理论和实验方法、以及培养青年研究队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相信通过学科交叉和联动、项目组各单位的密切合作,能够圆满完成研究任务与目标。
3月19日下午-20日,来自南京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燕山大学、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等多家科研单位的学者针对巨行星内部物性模拟方法,极端条件下的物性,行星结构和演化模型等主题展开了精彩的报告,与会学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本次研讨会有效促进了全国极端条件物性微观研究领域与天文地质宏观研究领域学者之间的深入交流与合作。以巨行星内部物质的研究为纽带,与会专家共同推动组建合作研究工作小组,并建立定期交流机制。这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极端条件下物质物性的理解,也有望为探索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以及国家深空探测战略提供科学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