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人:鲁妙然,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 IJCLab研究所,博士后
时间:2025年02月13日,星期四下午15:30
线上ZOOM会议连接:
https://cern.zoom.us/j/67651769615?pwd=k78KAdozW2OnpaaRSDhW3CYvMpfiC1.1
会议号: 676 5176 9615
密码: 046557
报告摘要: 双玻色子产生过程的研究对于验证标准模型和探索超越标准模型(BSM)的新物理现象都具有重要意义。ATLAS实验对双玻色子产生过程展开了多项研究,加深了人类对这些关键过程的理解。在LHC高亮度升级完成后,双玻色子过程的研究,特别是矢量玻色子散射(VBS)过程的研究,将受益于约10倍于现在的积分亮度和ATLAS探测器高η区域更好的径迹重建能力。高粒度时间探测器(HGTD)作为一种四维(径迹+时间)探测器,通过更强的本底抑制和前向粒子鉴别能力,为双玻色子过程研究提供了更高的信号显著性。本报告将介绍ATLAS实验中双玻色子产生过程研究的前沿进展,并简要介绍HGTD的设计理念及其电子学性能的测试方法,并浅要分析其对双玻色子过程研究的促进意义。
个人简介: 鲁妙然,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 IJCLab博士后研究员。2014年于南京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21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爱荷华大学和法国IJCLab从事博士后研究。长期从事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高能物理实验研究,2014年至今深度参与ATLAS实验,主要研究矢量玻色子和希格斯玻色子的产生与衰变,涵盖标准模型测量与新物理探索。近年来,在玻色子极化测量和共振态搜索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并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顶级期刊发表多篇论文。目前主要从事ATLAS升级项目中的高粒度时间探测器(HGTD)的ASIC晶圆批量测试工作,承担测试软件开发及数据分析等核心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