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分别获南京大学声学专业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理学)及日本名古屋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博士学位(工学)。曾担任日本名古屋大学博士后研究员、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特别研究员、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高级研究员及名古屋大学客座教授。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首批(2004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先后担任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近代声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所长,先后兼任中国声学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及检测声学分会副主任、物理声学分会主任、江苏省声学学会理事长和江苏省科协第十届委员会委员,以及《数据采集与处理》副主编、《应用声学》、《声学技术》和《压电与声光》杂志编委,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第十二届专家评审组成员和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主要从事声学人工材料及新原理声学功能器件、光声检测及声信号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已在Nature、Nature Materials、Nature Communications、Physical Review Letters、Advanced Materials、Applied Physics Letters等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0余篇,被国内外同行他引8000余次,有多篇论文入选ESI热点论文和高引用论文。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和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及中国声学学会魏荣爵奖。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主持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教育部重点科技项目等多项。目前已培养博士\硕士50余名,有多位研究生获得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22年获南京大学首届十佳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
目前讲授声学专业本科生核心课程2门(声学测量、声学测量实验)、声学专业研究生课程1门(光声学)。
主要基于声学和光学两个学科的交叉,研究声信号产生、传输、处理、控制和测量方面的新机理和新方法,突破传统声学测量及成像技术在分辨率、带宽、损耗上的关键瓶颈,为下一代新原理声学器件及系统的研制及其在声学极端条件下的应用奠定基础。主要研究方向:(1) 超构材料对声场的调控及相关新原理声学功能器件的实现,包括对Bragg散射型、局域共振型、折叠空间和五模式型等声学超构材料工作机理的探索。在此基础上,实现超分辨率声学成像、声全息成像、强指向性声学天线、低可探测性声隐身罩、声逻辑门和复杂声学运算器件、声能流调控、编码声学超表面、低频声超吸收体以及高灵敏度声学传感器等声学功能器件;(2)生物医学光声成像,一方面立足于光声成像原理的发展和创新,开展复杂声学散射环境中的光声成像和基于频谱参数的光声成像、有限视角条件下的光声成像等成像机理的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将光声成像技术用于解决实际的生物医学成像问题,包括微循环系统的实时成像、肿瘤成像、牙齿成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