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自我涅槃的过程,
更加是一批有着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人,在祖国山川大河中的历练。
为纪念长征80周年,14、15本党支部组织了一场学习长征精神的讲座。2016年11月19日,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逸夫馆103,王寅龙辅导员为我们全体物理学院大三的学生上了一课——扬帆起航,初心永存。
辅导员首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长征,长征前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五次反围剿斗争。接着指出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革命中心向西部的转移。同时介绍了长征的目的地不断在行军中改变,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西入湖南,与红二、六军团会和。第二阶段: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第三阶段,前往延安,与陕北红军会师。
结合着最近结束的期中考试,辅导员这样说
“红军两天行军160公里,飞夺泸定桥,而且全部都是山路,这都是因为它们有着坚定的信仰。伟大的红四团就是靠着坚定的信仰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现在的同学们最缺乏的就是这种一往无前的力量的坚忍不拔的精神。量子力学和电动力学的期中考试刚刚过去,我们在需要对照这样的精神反思自己的所做所为。我们只需要拿出一点点英勇无畏的精神出来,始终保持自己高昂的斗志,一定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那条路上,每一个人怀着坚定不移的信仰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现在我们在物理学院的学习,其实也是一场长征,但是我们恰恰就少了这种精神的斗志。唯有精神力量,才是永无竭尽的,唯有斗志昂扬,才能走向成功。同时我希望大家以后无论在哪,做事情要有成就感,不要有满足感,这样才能保持必胜的信念的昂扬的斗志。”
我们换一个角度看长征。
长征的将领军级平均年龄29岁,师团级平均年龄25岁。那是一个年级轻轻就能干大事的时代。胜利到达陕北的红军,每一个人都走过11个省市,虽然忍受着平常人所不能忍受的困难,但是也看到了许多平常人看不到的风景。他们走过山川、瀑布、大河,看过巍峨雄壮的雪山,也看过千里无垠的大草原。旅途中的险恶伴随着祖国瑰丽雄壮的山河。他们所有的人,都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在这场旅途中,他们写下了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生疾苦的哀叹,很多日记都流传了到如今。他们有很高的文学修养。所写的文章现在也令我们叹服。
辅导员说,“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1世纪的我们也许至今还没有去看过南京的每一个地方,没有去看看家乡省份的每一个地方,更没有去看看全国的大好山川。80年前的红军将士们做到了,他们开阔了胸襟,我希望如今的我们也要多出去看看,壮阔自己的胸怀。”
今天我们在这里学习长征精神,看看80年前的革命前辈们走过了怎样的一条路。那样一个年代,每一个人都坚忍不拔、百折不挠,为了信仰创造出了奇迹,而今的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信仰,这种精神,这种源源不断传承下来的优良品质。
长征的伟大,
是顺利到达陕北的广大红军指战员的伟大,
是我党和我军胜利实现战略目的的伟大,
是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品质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