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南京大学物理系67届毕业生欢聚鼓楼校区。为了帮助物理学院的学生们明确“为什么要学习物理?”,10月17日下午,在67届毕业生、物理学院教授邢定钰院士的建议和召集下,近25名学长学姐齐聚一堂,以“学物理有什么用”为主题,在鼓楼校区知行楼二楼的思源厅与部分大四年级学生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座谈会由王珏学长主持。
邢定钰院士说到,这么多年来,南大物理系毕业的学生都十分出色,67届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不少在科学界、政界、工商界以及国防科技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辉煌的成就不一定要瞩目,而是指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最好。召开座谈会的目的在于为了一起回忆大学里学习的知识和方法如何在各自的行业里发挥作用的。所有同学取得的成就,都离不开当初在南大物理系的学习。
王珏学长说南大物理学生特点十分显著。基础非常扎实,学习新知识快,在新领域开拓中后劲十足。孟天启学长提出:大学学什么?他说大学首先要学习方法,然后才是学习知识。只有学到方法,才能突破知识学习的瓶颈和极限。而物理知识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锻炼也可以贯穿到其它各个领域之中。他回忆了当年龚昌德、姚希贤、蔡建华等大师级任课教师们,结合自己在大学的工作经历,强调物理学科建设必须具备优秀的师资力量。王珏学长随后发言,回忆刚毕业到898厂碰到厂里研发雷达接收器的事情。在实验台上测试正常的器件,在成品天线上总是会引起线路短路,损坏发射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个权威人士带着厂里的老师傅们组团解决,但是经过半年仍然进展缓慢。王学长听说后,想到学习的行波理论,比对实验台环境和真实环境之中的差别,提出反射波相位不同,可能会引发不同的反射条件,并且经过摸索和计算,改进器件设计从而解决了问题。这段经历给了他很大的信心,也让他觉得学物理非常有用。
孙政民学长说,大学在录取的时候,很多专业都会对物理有要求。物理很重要。从表面上看,大家不知道学物理能干什么,这正是因为物理渗透到了各个学科的方方面面,让大家不能直观地感受物理的作用。学长回顾了自己工作历程,毕业伊始在理化实验室工作,1974年回校,在冯端先生的晶体物理实验室工作,随后去法国学习液晶。1993年,他又转行到天马微电子企业担任液晶研究所所长、总工程师。孙老感慨地说,因为他来自高校,总被称呼为孙老师。老师不好意思拒绝别人的问题,于是下属的问题都变成他必须解决的问题。无论是工艺生产,还是液晶技术,甚至是销售方面的问题都要解决。他从来没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就逼着自己重头学起,经过七八年的时间,脱胎换骨,被誉为中国液晶生产第一人。最后,孙学长指出,学物理没有必要面面俱到,没有必要什么都学会。要解决一个问题,只需要将这个问题与跟它相关的问题都搞懂就可以了,这样每解决一个问题,就相当于解决了一片的问题。从每个实际问题出发,用问题点与问题点之间结成网,最后就能学到越来越多的知识。要点面结合,以点促面。
唐思源学长说,他在南京五十五所工作了很多年,南大物理的学习让他获益终生。他分享了如何运用物理知识将信号噪声降低,提高雷达中波导器件效率的经历。陈玉成学长首先介绍爱人在塑料工艺工作中快速自学并改进生产流程的事例,又介绍自己虽然物理专业毕业,但在兵器设计方面取得的成绩,他设计的兵器装置已经在军队中广泛使用,为国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绵薄之力。蔡申传学长热情洋溢地说:前面同学的发言应证了他的观点。什么是物理精神?首先是严谨周密,其次是逻辑清晰,最后是锲而不舍。物理系的同学在工作的时候,往往会投入全部的精力,从不去计较个人的得失。什么是物理知识?物理知识基础,是获得知识的知识。
孙和璧学姐说,她完全赞同所有前面同学的观点。她自信地说,我们南大物理系的学生,基本上放到哪里都是非常优秀的,都能达到一定的成就,有很好的发展。毕业后,她以工程师的身份在工厂里工作了十年,有两个比较成功的产品,一个是线性集成电路,在全国质量比赛中拿到了第一名。第二个是按照要求设计了器件,被用于当时中国最快的百万次计算机之中。作为一个地方小厂,这样的成就是非常突出的。作为南大物理系的学生,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虽然在学校里学习的是理论知识,但在工厂里都能脱颖而出。后来学姐回到了学校读研究生,现在在澳大利亚工作。她非常感谢母校的教育,给予了她扎实的物理基础和严谨的物理思维。
李仁学长分享了他从工厂走向省市领导岗位的经历。刚毕业也是被分配到工厂,一干就是17年。从机械制图学起,凭借着不错的物理基础,很快适应工作,成为了副厂长,管理全厂的技术工作,参与新工厂的筹备和建设。又当了一年副区长,八年副市长,负责徐州的城市规划管理。李仁学长说,从政虽然跟物理没有任何联系,但是经过物理系的训练,学习能力和思维方法得到极大提高。实际上,无论在哪个院系学习,都要去学习方法,将来工作都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严谨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技能的训练,是学习物理的结果,这两点让他能够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习城市建设。他兴致勃勃地举了徐州观音机场修建的例子。这是李老负责的最后一个工程,预算6亿2千万。徐州的观音机场和南京的禄口机场同步建设,跑道规模和通信导航设施都一样,但禄口机场的预算是20亿。最后李老只花了6亿就完成了观音机场的建设,节省了2千万的经费。在建设观音机场的时候,为了保证高效严谨,李老平均一个月去一次南京,前往禄口机场实地考察,比较两个机场的建设情况。 李老说,只有实地受到启发,你才能比它做的更好。正是因为实地考察,他发现问题,改进跑道建设。后来,徐州观音机场跑道荣获国家级鲁班工程。当时,李老查阅资料,记录数据,无师自通,完全成为了内行,以至于机场通航后,李老整理收集的资料足足塞满了一个大皮箱,至今仍然在身边保存。因为踏实严谨的作风,李老被国务院评为优秀市长。后来,李老担任省工商联主席。他说自己在工厂待过,又有政府工作经验,而工商联就是企业和政府的桥梁,所以很喜欢这份工作。李老说自己没有什么特殊性,谁来做这份工作都是一样的,但是如果你能对工厂的产品说出一些东西来,那工厂老板还是很高兴的。所以每去一家公司,李老都会先学习资料,做好功课。最后,李老说,每个人的命运都是不能自行更改的,党需要你在哪里你就要在哪里,所以在开始打好基础很重要,而学物理的同学就可以首先打好这个基础,从而能够在各个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价值。
座谈会持续了两个半小时,各位老先生们热情洋溢,激情澎湃,展开了充分的讨论。最后王珏王老代表了67届同学做了总结发言,他说他们这一届毕业生非常荣幸能够在南大物理系学习物理专业知识,进行理科思维的锻炼。这种教育也融入到了大家的思想之中,让每个人都在各个行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67届毕业生由衷地希望南大物理坚持优秀的教育传统,南大物理更加辉煌!